用数对确定位置
林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想象、猜测、推理等各种活动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精心设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列与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
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协作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表示数学对象。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游戏“猜猜我是谁”
游戏规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字,数字,图形…)描述自己的位置,
让别人通过你的描述猜出你是谁。
2、谈话小结,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简洁,准确的方式表示的位置的需要。】
二、互动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行与列
(1)介绍用行与列确定位置的规则,课件同步演示。
(2)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小红、赵亮、王艳的位置。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用的“横排”“竖排”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完成的第一次数学化。对于这样的“原生概念”,采用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竖排为“列”,横排为“行”,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
2.认识数对
(1)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想一想能不能以小红的位置为例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
(2)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想法,然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全班交流的意见进行梳理小结。
(4)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4)请你用数对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写下来。
【设计意图: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学生位置,是本节课要完成的第二次“数学化”。让学生独立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简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智慧。】
3、应用数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用数对把自己的位置写下来,让大家猜猜这是谁。
(2) 猜好朋友
把好朋友的位置用数对说出来,让大家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3)游戏:听口令,看谁反应快。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我是谁”、“猜好朋友”、“听口令看谁反应快”等游戏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
4、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1)课件演示:把座位图抽象成方格图。
(2)让生观察格子图,和刚才的图相比又有什么优点。
(3)在方格图上出现几个点,让学生用数对说出他们的位置。
(4)出示(2,3)(4,3)(4,1),让学生不描点,想象把这些点连接会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笛卡尔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几何概念用数来表示,几何图形也可以用代数形式来表示。因此在练习环节中我们通过描点、找点之间的关系等活动,让学生在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同时,感受数对既可以表示一个位置,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数学对象,几何图形,以突显坐标系的价值。这样一来,孩子的好奇心被激起,探索的欲望也油然而生,出现了实际操作找一找,用试验验证结果,由结果探索原因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发现的过程,老师引领得更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开发。】
三、回归生活,强化应用
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像这样用数对确定位置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别介绍地图、广场方阵图、棋盘等
2、出示一盘五子棋残局,让学生利用数对进行五子棋比赛。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四、总结收获,反思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挖掘教材,明确目标。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想。这节课的重点不是仅仅满足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一个过程。“数对”这个概念对四年级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本节课我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创造更简洁的方法表示小红的位置“第3列第2行”。这个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准确简洁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
三、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我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本节课通过“猜猜我是谁”“找好朋友”“听口令看谁反应快”“五子棋游戏”等练习不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些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巩固知识的作用,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每个学生都快乐参与,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理解应用。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一、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二、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