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数学课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实施方案 |
课题名称: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申请人:陈坚、陈淑兰、张燕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义务教育目前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端。反思当今课堂教学现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个性化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压制了儿童求知的欲望,灌输给儿童的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得学习活动缺少应有的情趣性,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受到压抑,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从而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这一实验课题。 二、意义和假设 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倾向于采用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把学生看作是有依赖性的、被动的学习者的基础之上的,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而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况,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本课题实验,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就一定能使课程目标的多元价值得到整合,进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计划 (一)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陈坚 副组长:陈淑兰、张燕莺 (二)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陈坚、陈淑兰、张燕莺、张向红 、林娜、李若红、林玮、叶霞、陈兢怡、林李晓、方兰田、黄莉、吕茂展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时间从2005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3年时间,整个研究过程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05、11-2006、1)实验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6、2-2007、1)初步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07、2-2008、1)深入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 2008、2-2008、8)总结成果阶段。 (四)课题实验的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论文汇编 3、课堂教学观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