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素养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项目负责人:冯彦 主要成员:赖礼瑚、陈 山、卢小钊、陈岚英、苏 红 1 . 选题 : 本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2 . 内容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 、目的),重要观点。 3 . 价值 : 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4 . 研究基础 : 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 限填 20 项 ) 。(请分 4 部分逐项填写,限 2500 字内) 。 一、选题 国际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相对应,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合作、开放、民主的课程开发决策过程。在英国,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从中央向外围的转移得到了中小学委员会的认可。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它甚至把促进革新的研究开发推广策略弃之不用,改而从政策上支持 “ 解决问题 ” 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目前,在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 “ 基层 ” 革新、人类学课程方案等单项实验也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和普及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和学校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积极参与变革过程 ,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等等。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开发的视野和范围,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更加丰富和完善了。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教育部正在规划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地方与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形势的发展给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可以预言,校本培训必将成为 21 世纪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目前不少地方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开始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但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物,处于实验的初级阶段,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欠缺,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更谈不上系统的规划;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资源和能力也比较薄弱等给校本课程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需要大力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探索步伐,认真地加以规划,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服务。 二、内容: 主要思路: 选题的意义: 本选题试图从理论上把握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方法、途径、策略等,让教师真正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让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使我校教育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有效地促进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视角:课程是一个学校特色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要形成学校特色就必须首先关注课程的差异性。校本课程开发则主要关注差异性,并通过校本课程来达成学校的特色。我校经过百年的发展,在科技教育,写字教学,乡土文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课题试图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开发体现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仓山历史文化等的校本课程。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多种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分析一综合、比较、预测等等。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变化以及研究的进展等情况,可以灵活地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在专家及校教务处的指导下,于真实的教研学习活动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并且依据研究、行动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案,完善行动,在研究与行动的协调变化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2 )创造性研究法:立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并发现、吸收新信息,提出新问题。( 3 )合作研究法:本项目的研究要实现不同学科、不同专长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同时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4 )开放式的研究,而不是封闭性的研究。 研究途径: (1) 青年教师是研究人员,本课题的研究人员以教导处副主任冯彦老师为主要负责人,同时联合其他一些学校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研究。 (2)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聘请有关专家作为研究顾问.进行行动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3) 研究组织的建立和参研人员的培训。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有关的培训,通过个人反思性学习、研究与集体合作性学习、研究相结合,提升其教育水平。 (4)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青年教师校本开发规划和分阶段方案的制定等等。 (5) 实施过程中,强调运用反思、比较等研究策略及时发现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6) 分阶段进行小结和最后总结。在充分的实证材料和各个阶段小结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理论,对仓山历史文化进行理论整合,编成教材。 重要观点: ( 1 )校本课程的开发紧紧围绕“为学生成才而奠基”的办学理念。( 2 )校本课程的开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 )着眼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4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促进年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价值: 我校校本开发研究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者个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这是校本研究应用性的体现。同时,校本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新颖性或创新性。 首先,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校本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校本研究是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校本研究寻找解决策略,更重要的还能寻找到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形成各自特色的。 其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研究不仅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变化,更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发展。通过校本研究,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创新精神、多方面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其三,利用身边的活教材,创新性开发校本课程。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绝不是一个简单实验目标的完成,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的实践过程。我们学校地处仓山地带,这里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优厚,人文气息浓厚,我们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了“仓山历史文化”和“我爱家乡”等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热爱家乡、保护家乡、保护环境。概言之,校本课程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敏锐的资源察觉眼光和强烈的课程意识去开发校本课程。 四、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 《利用校史资源,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被收入国家级骨干教师优秀论文汇编本。 |